8月28日至29日,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于四川成都举行。大会主论坛发布了“弘扬优良家风,共建网络文明”的家风倡议,倡导大家共建共享家庭文明新风尚,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既事关一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会助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积极风气。为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如何做好家庭工作,平等保护家庭成员权益,为每一个家庭涵养优良家风提供法治保障,成为近年来政法机关工作的重点之一。
及时为家暴受害者“撑腰”,彰显了政法机关处理此类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利且破坏家庭关系犯罪的坚决态度。据统计,2023年,全国法院审结婚姻家事案件217万件,同比增长19.5%;发出各类人身安全保护令5695份,同比增长41.5%;截至去年8月,全国法律援助机构依托妇联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700余个,方便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就近获得法律援助。这些有力度、有温度的司法举措,在为个体提供坚强保护的同时,也为健康的家庭关系加上了“防护盾”。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从来都不只是“小家”之事。为监督、支持、推动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近日联合发布第三批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典型案例,涵盖了因遗弃、共同事实抚养等出现的监护难题,旨在强化监护人监护意识,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为未成年人撑起家庭“保护伞”。
妇女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增强“半边天”的法治意识有助于千万家庭形成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今年3月,全国妇联、司法部等部门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聚焦广大农村妇女对法律资源和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把法律知识和维权服务送到广大农村妇女身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妇女、关爱儿童的良好氛围。
家庭成员间相互尊重、有效沟通是良好家风建设的关键一环。全国妇联、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的意见》,形成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合力。熟悉家庭状况、了解风土民情的专业“和事佬”在纾解个人情绪、化解家事纠纷方面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培育“法律明白人”394万余名,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从小家到大国,一直以来,“修身齐家”的个人生活与“治国平天下”的雄韬伟略都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发展,现代人的婚姻家庭生活面临更为复杂的情况,但幸福美满是亘古不变的共同愿望。因此,更需要政法机关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实践经验,直面新问题,结合法律的刚性和法治的人文关怀,促成“小家”继承和培育优良家风,促推家庭和谐与基层社会治理“共赢”发展。